时间:2011-12-17 17:23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理论或书籍面世,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自以为了解的社会运作方式。2006年的《长尾理论》(TheLongTail)就是其中之一。该书认为,互联网及其似乎无限的选择,正在改变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但近日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对此予以了驳斥,并表示,当今社会出现的任何变化,DZ站群自动更新。都可能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类型。
“长尾理论”的提出者、美国《连线》(Wired)杂志编辑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我们的消费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头部的少数大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小众产品。
原因很简单,互联网赋予了消费者无限的选择空间,这让一切“冷门商品”有了出路。一家唱片店只有放得下固定数量唱片的货架空间,而对iTunes这个网络音乐商店来说,只要服务器存储容量够大,它就可以连接几百万首歌曲。因此,安德森认为,少人问津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和主流热点一样具有同样的吸引力。由此,企业管理者不得不相应调整他们的商业计划。
“老经典”反扑“新圣典”
自两年前问世以来,《长尾理论》这本书一直在美国硅谷被奉为圣典。一些商业计划频频援引《长尾理论》加以佐证,原因是该书显然证明了互联网不仅仅是热门商品的领地。如果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会遭到轻蔑,就好像后者刚刚承认还在使用Kaypro电脑(上世纪80年代的电脑)一样。
如今,这种情形可能要发生改变了,http://www.bakii.cn这要归功于哈佛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安妮塔·埃尔贝斯的一篇文章。埃尔贝斯教授采用了严格的统计方法,对娱乐和文化产业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严谨程度堪比棒球数据分析员的专业精神。
埃尔贝斯教授在分析了在线视频租赁和音乐购买数据后发现,消费者在网上的购买行为模式,和在实体商店里基本一样。热门产品市场的重要性丝毫没有被“小众”产品削弱,而且有证据显示,互联网实际上正在使热门产品的地位不断增强,而不是相反。
别急着丢掉那些旧范例,长尾理论或许是错的。对此,长尾理论的提出者安德森在他的博客上回应道,他和埃尔贝斯教授的分析之所以有悖,是因为双方对“热门”和“非热门”,或者《长尾理论》书中提到的“头”和“尾”的定义不同。除此之外,安德森对埃尔贝斯教授大加赞赏,并表示他欢迎这种对长尾理论地严格审视。
除了严谨的数据分析外,埃尔贝斯教授还提醒读者,大量定性研究表明,《长尾理论》在描述促使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的因素上,可能是错误的。《长尾理论》认为,读者和电影观众急于摆脱实物仓库容量带来的束缚,这样他们就能够在长长尾巴上的成千、成百万的作品中流连忘返。
但是埃尔贝斯教授说,研究显示即便在文化消费当中,我们也经常是非常从众的。我们喜欢体验别人正在经历的事情seo自动网络推广,仅仅是别人正在经历和喜欢某样东西这个事实,都会使我们对某件商品青睐有加。我们远远不是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品位的个人主义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乐意有人提议我们应当追随什么。
什么是长尾理论别急于丢掉旧观念
在形成个人品位的过程中,我们是希望无限的选择,还是喜欢从众、跟随他人的好恶?在《长尾理论》刚刚面市的时候,有人对它表示过怀疑。现在回想起来,《长尾理论》似乎也在遵循《连线》杂志许多文章的套路:选择一个半真半假、略有点意思、科技感十足的想法,然后把它归到能够颠覆世界的一类。
《长尾理论》畅销不衰的部分原因和这个理论本身一样有意思。首先,它不吝笔墨地奉承其读者──很多都是身处科技行业,声称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此外,由于许多科技精英对传统的文化供应商(如录音棚和电影工作室等)持有轻蔑的看法,他们倾向于欣赏一切哈佛挑战“长尾理论”:人是从众的站群软件预见传统文化势力遭到侵蚀的说法。
博客也在宣扬长尾理论方面扮演了特殊的角色,这也毫不意外,因为长尾理论宣称,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博客也可能赢得大量读者。但可悲的事实是,博客领域和其他文化产品一样,也受到“热门驱动”理论的影响:只有很小部分的博客吸引了绝大部分的浏览量,有很多博客根本无人问津。
互联网显然正在改变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但哈佛挑战“长尾理论”:人是从众的站群软件是这些变化似乎并没有“长尾理论”预言的那么剧烈。虽然全新的文化产品──比如YouTube视频等确实正在崭露头角,但是它们似乎很快就陷入了“前谷歌(Google)时代”上演的“胜者为王”的老戏路。看着吧,可别急着丢掉那些旧范例!
(::美国《华尔街日报》)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