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芭奇站群管理系统 > 优化技巧 > -> 芭奇准毕业生被强制封闭管理为校办企业打工

芭奇准毕业生被强制封闭管理为校办企业打工

时间:2011-03-05 11:42

  【核心提示】

国家规定: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政府鼓励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实训。

所谓实训,即在离校前,进行岗前实习。

在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学校创办了网站,为学生提供实训课程。

尽管,学校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但具体执行措施却饱受学生质疑。

“毕业前,学校要求为网站翻译19万字,否则不能毕业。”该校应届毕业生说。

权衡利弊:该校的实训措施到底是上帝还是魔鬼?

对此,记者进行了暗访调查。

一封职校学生的“求救信”

“求求你们,帮我们出去!”

这是一封来自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学生的来信。2.年12月,这名应届毕业生以电子信件的方式,向本报82488888报料平台求助。

这名学生叫秦松(化名),于2008年进入该校就读。秦松在来信中说,时下,应届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自从11月起,大连各高校已经进入校园招聘的黄金时期。社会上,各类双选会陆续召开。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校应届毕业生却根本无暇出去找工作。

“我们都在给校办企业翻译文章。”秦松说,自从2.年8月份开始,学校要求全部应届毕业生参加翻译实训。“其具体措施是: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要为校办网站翻译19万字的文章。其中,外译汉为15万字,汉译外为4万字。”

按道理,学校让学生做作业本无可厚非。那么,学生为何却不买学校的帐呢?秦松对此解释称,整个2008级的应届毕业生已经被集中起来,实施强制封闭管理。“学生们都在马不停蹄地赶着完成任务,哪里有时间去找工作?”秦松说,学校曾经以口头方式传达过“精神”,完不成翻译任务的代价是:拿不到毕业证。

国家明文规定:各民办职校应大力开展岗前职业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而秦松曾坦言,“学校开设实训课程,最初的出发点的确是为了学生着想。”如此看来,秦松的逻辑似乎有些荒谬。

“学校有秘密……”秦松几乎是以打哑谜的方式,慢吞吞地嚼出了五个字。难道,在该校大力落实国家政策的背后,有着别样的隐情?

一群自称“发傻”的学生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秦松信中语气言辞恳切。记者决定,以暗访的方式,到学校里看个究竟。

让记者始料未及的是,前来接头的学生反复叮嘱:务必小心,在学校里,遍布着监控设备,甚至连女生寝室都不能幸免。

根据该校2.年招生章程介绍,该校占地面积近2.4万平方米。有学生透露,在校园里,遍布着200多个摄像头。更有学生夸张地说,其数量能达到300个。按少数计算,则每百余平方米的面积就有一处摄像头。

监控设施密度为何如此之高?

按照学校说法,是为了学生安全着想,方便严格管理。在学生眼中,这是一种苛刻的“军统化”管理。“主要是跟学校的秘密有关……”接头的学生说。

采访中,几名学生自称:在高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很少与外界接触,同其他高校学生相比,“精神状态有些发傻。”

民办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其规模已不容小视。在全国范围内,一批管理好、教学质量佳的民办高校,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根据公示,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曾获得“全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的荣誉。那么,在光环的背后,其真实情况是否同学生所述一样?

打乱班级建制的实训体系

2.年12月24日,下午四点。再过一会儿,就是西方传统的平安夜。冬天的太阳并不那么刺眼,照射在教学楼上,银灰色的教学楼变得金灿灿的。校园内冷冷清清,从校门口走到教学楼,站群管理系统记者没有看到一名学生。

进入教学楼内,顺着大厅右侧的楼梯上楼,楼道内没有开灯,有些阴暗。走廊的空气里,传来时断时续的音乐声。低年级的学生们,正在开圣诞晚会。

教学楼四楼教室全部用于做实训。记者数了一下,四楼共有14间实训教室。记者走进一间实训教室,一股闷热的气体扑面而来。多数同学面无表情地敲击着键盘,眉眼间略有倦色。

整个教室比较安静,偶尔会有几名同学轻生附耳交谈。记者看到,一名学生翻译完文章后,用后台管理软件上传到网站。

原本,学校有英语额、日语、韩语以及俄语等专业。现在,学校将大三学生打乱班级建制及语种建制,分成了约26个项目组,每组配备二十七八个人,每组占用一个实训教室。学生将国外网站上的文章翻译完毕后,上传至该项目组负责的网站。

记者访问互联网发现,这些网站均挂靠在“网网网络”旗下。该网站为大连翻译职业学院的校办网站,也是该校实训。网站声明,该网站通过实训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这些网站的内容包括:女性、模特、育儿、房产、书画、读书以及化妆品等行业性内容。

记者以找同学的名义,来到教学后后侧一楼一间教室。这间教室是“精英网站”实训教室,原来是微机室。整个机房犹如一间网吧,上百平的教室里挤进了上百名学生。学生说,实训期间,学校把每个项目组中优秀员工抽调出来,组成“精英网站”项目组。该组独立于上述项目组之外。

在另外一件实训教室,一名30多岁的女老师正坐在教室里。她不时抬起头,查看学生完成工作的进度状况。事实上,在每个项目组中,均配备了一名老师。记者从内部资料上看到,老师均身兼三职,既是实训教师,也是译审老师,又是辅导员。

到底是上帝还是魔鬼

下午5点30分,大三的学生下课了,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许多学生涌出教学楼,校园内顿时热闹起来。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拎着笔记本电脑。

有的学生走向校外,也有的走向宿舍。几名学生嬉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是‘放风’时间。”原来,在周一和周三,该校全天候禁止学生出校。在周二、周四、周五,低年级学生每天下午3点10分可以出校,而应届毕业生则只能在两个小时后才能走出校门。

“跟上班差不多。”应届毕业生丝虹说,项目组内部实行化管理,还设有人事部,按时考勤,周末实行双休。

顺着人流,记者绕到教学楼后,走上台阶,来到学校操场。偌大的操场由于没有人,此刻显得异常空旷。十余根高压电线横在操场上方,操场后面的围墙上拉起了几根金属线。旁边,栅栏上挂着牌子:“严禁攀越栅栏,违者罚款。”

网站推广策划案有学生透露,栅栏旁已经安装了报警器,如果有人翻墙,报警器会铃声大作。“有点监狱的意思。”采访中,几名同学先后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管理如此严格,学校负责人(副院长)告诉记者,由于曾经发生过刑事案件,伤害到了学生利益,故此无奈之下出此决策:“本校80%学生都是女生,有学生被强奸过。”

但是,有学生却如是说:“其根本是为了控制学生,达到一些目的。”按这名学生说法,这才是“学校秘密”的根源,“主要是怕外人知道。”学生历数了几起学校的秘密。如果所言属实,那么这些秘密将令人震惊。

“残酷实训”为了谁

“读大二时自动采集软件,学校就通知我们购买笔记本电脑,用于学习所用。”这名家境一般的学生说,“到了大三(三年制专科)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是用于参加实训课程。”

“干脆挑明了说。我怀疑:学校借实训为名,免费使用劳动力。”采访中,不少学生说法如出一辙。对此,学生给出以下几点证据。

第一:关于校办网站点击率问题。学生们认为,参加实训确实可以提高翻译能力。但是,文章翻译完毕后,学校要求想办法提升上传文章的点击量。

第二:该校办网站的创办目的问题。该网站包含了二十多个行业,涵盖了生活方方面面,“咋看都是个商业门户网站。”在网站广告服务及商务伙伴栏目里,有广告刊例(未定价格)以及为商户合作推广意愿。

第三:2008级学生从未拿过一分钱。但是,即便目前学校已经放假,但学校依然要求学生每日翻译文章然后上传,并且根据项目定位给出经营策划案。在一份策划案中,一位项目组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要着力宣传以下几个商户,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角色中,有学生觉得不适应。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举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环境中尽早适应社会挑战,“觉得不适应的学生,只能占到10%不到。主要是心态有问题。”而几名学生的说法是,有90%的学生对学校的举措不满:“我们能理解实训带来的好处,但问题是,这种残酷的方式有些过头了。”

记者从一份实训方案上看到,在翻译实训高峰期,最高每天要翻译5000字的文章。翻译界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严格保证质量,她每个小时只能翻译600到700字。

一名学生向记者描述了一天的生活:每天7点起床,洗漱完毕后,8点用餐。然后,除了午饭时间外,直到每天5点半前,他都需要呆在实训教室里,日复一日地做着重复工作。

“从培养翻译人才角度讲,最好的锻炼就是每天进行大量翻译工作。”学院负责人说,不少学生年纪尚小,不懂得学校的良苦用心,“我们发誓,校办网站从未获得一分钱利润,完全是出于锻炼学生目的而创办的。”

“夫妻该咋睡”折射形而上隐忧

即便,学生所言的秘密,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其中如何。但是,在学生眼中,这种翻译实训无异于“粗暴式”管理。

记者发现,该网站内容五花八门,涉猎面甚广。一般的翻译流程为:学生到国外网站上找到文章,翻译完毕后再上传到网站上。

在网站上,记者看到,“夫妻该咋睡”也成了翻译内容。仅从名字判断,翻译者为该院一名女生。点开页面,记者发现,内容极其露骨,对一些行为进行细节描写。那么,学校是如何把关的呢?

在教育专家眼中,这种文章不适宜作为学生翻译的内容。“表面上看,是学校把关不严;往深层面看,不少民办高校的实训项目匆忙上马,一些配套制度没有跟上。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依然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暗访中,现场情况印证了专家的判断。有学生为迅速完成作业,干脆利用翻译软件这种“便捷”手段进行操作,然后稍作修改后上传至网站。

有学生表示,实训老师多从社会上招聘而来,“每个项目组都有几个语种的学生,老师不可能每个语种都懂。在这种情况下,zblog自动更新让老师来辅导大家,不是开玩笑吗?”在某论坛,一名自称是该学院的老师控诉称,该学院存在诸多管理弊端,当初承诺的许多待遇都未兑现。

该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学校严抓教学质量,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利益为本……”

“其实,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啥都没学到,天天干‘苦工’。”几名学生发出了这样的抱怨。甚至,一名学生“自残”说:“我知道,跟正规院校学生相比,我这点翻译水平啥都不是。”

亟待出台的学生实习法规

2005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民办高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建设计划。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大连翻译职业学院甚至可以称为“先行者”。问题是,为何不少学生对学校的举措不买账呢?

该学院负责人说,同正规院校相比,民办该校竞争能力较弱,生源素质处于下降局面。“不少学生不爱动手实践,有懒惰情绪。”负责人说,“不排除个别学生在煽风点火。”

记者注意到,事情的广泛背景是:在民办教育转型期内,不少“实训”“工学结合实习园区”纷纷上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跨越式发展”的热潮。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不少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学习体验。

“一个巴掌拍不响。”除去学生自身原因不谈,学校也应从自身找原因。教育专家指出,官方下发政策的前瞻性和正确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没有出台,导致一些学校在执行当中“变了味”、“过了火”。有学生发帖称,“所谓实习,学校干脆把我们送到工厂就不管了。这哪里是学习,分明是学校把我们给‘卖’了,成了现代包身工。”

实际上,由于相关法规缺位,一些后果开始陆续显现。例如,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应给予一些报酬?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该获得报酬。实际的情况是,不少学生在实际期间,从事着非常琐碎而繁重的工作。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干着企业员工的工作,具有双重身份。目前,相关法规对此没有明确解释。个别学校利用法规缺位的情况,不断地把学生送到工厂、企业,用于创收。对此,有教育专家提出,法律应明确规定,哪些情况属于学校不当得利。

另外,在实习中,一旦出现意外事故,算是工伤还是学生意外伤害?目前难以界定。辽宁宏展律师事故所刘万昕律师说,建议法律明确规定,如果学生在实习中受芭奇准毕业生被强制封闭管理为校办企业打工到意外伤害,应参照工伤赔偿的标准,如果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不足以赔偿,则应由实习单位补足。

“只有配套制度完善了,素质教育实训才能名符其实。”教育专家说。

“我们认准的道路,就会一直走下去,不会改变。”采访结束时,大连翻译职业学院负责人说。

记者满文飞杨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