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29 11:25
郭巍青中山大学教授
有人统计过,郭美美和红十字会事件所引发的网络关注,包括关键字搜索、转发、跟帖评论等等,是创纪录的,事件牵连面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创纪录的。可以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网络事件。事件核心情节是,一位普通女孩在微博上“炫富”,迅速演变成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两件事情竟然可以关联,而且关联速度之快、之迅雷不及掩耳,令所有人都大为惊讶。
惊讶之余我们应该意识到,事件背后有结构,结构就是“网络社会”或者“信息时代”。尽管这些词已经说得太滥博客大巴站群,但我们未必真正认识到其中的涵义。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不同,其基本特点叫做“时间打败空间”。本来,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无论是在具体地理上,还郭巍青:网络时代,红十字会需要彻底革新站群系统是在组织架构中,彼此距离都很远,有很大的空间纵深。在常规的组织结构与信息传递结构中,织梦站群底层的、边缘的、个体的事情,很难直接影响中枢,但是网络传播彻底打破了这一点。以无限接近于瞬时的软件速度,关于郭美美的信息和判断被广泛传播,立即大面积影响公众的态度和判断,变成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在这样的瞬间传播中,空间被取消,距离被穿越。所谓“世界是平的”,其深刻涵义即在于此。
这样的时空关系改变,对于组织和个人均影响深远。传统的组织通过一些预先设计好的、可控的渠道与外界发生关系,获取和传播信息,并应对挑战。可是网络世界的基本原理是,无论大路小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任意一点切入,均可关联任意一点,无所谓重点不重点,这叫做“去中心”,在此结构关系下,组织的被动显而易见。如果任何一个侧面、任何一个片段,均有可能任意发生相互关联的话,组织将无法预测站群怎样做,哪一个切入点、哪一种关联,会构成危机和挑战,自然也就无从控制,这正是红十字会面对的困境。
“去中心”结构对于个人的效应刚好相反,它使个人变得主动了。无数个人越来越发现,借助于网络的无穷路径、无限延展、碎片拼接、瞬间互动,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形成“大规模协作”关系。每个人用任意一点时间,发布任意一点碎片式的信息和观点,便合成为一个很大的图景。图景中包含点击量,没有任何看法纯粹围观的人,也贡献了点击量。
有人认为,将郭美美的言行直接挂钩到红十字会,是一种无良挑动,其中包含许多谣言。如果放任事态的话,会造成天下大乱。这种唯恐天下大乱的担忧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其中包含的“挑动—”的思维模式和解释框架,却亟须反思。它太容易带来阴谋论,并且也不能完全解释真正发生的事情。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人背后策划或者造谣。每一个营销方案都是背后有人策划的,wordpress自动采集可是,真正成功的有几个?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成功,成功的道理是什么?
在网络时代,在社会问题上,成功的集体行动必然是因为有一个好的议题,必须具备很强的“可传播性”。已经有人指出,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郭美美集所有重要要素于一身,并且指向一个公认的议题:慈善组织的廉洁程度、管理水平与公信力。因此,传播热潮是必然的,一旦,其后的滚雪球效应与各种“数据挖掘”行动,几乎是自动进行的。
事已至此,惩罚郭美美也好,谴责不良动机者也好,愤怒辟谣也好,对于挽回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帮助不大。红十字会应该做的是从官僚体系的庇护圈中走出来,以中立、独立的志愿者组织的姿态,重新进入网络社会。
事实上,市场危机与信息技术革命芭奇站群,是当代两个重大结构性事件,它给全球的公益慈善事业带来伟大复兴的机会。借助于网络,公益慈善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创新。例如,以病毒式传播而发展出的长尾链条,推动公民慈善与平民公益的空前发展;大量的基金会与公益组织,借助网络平台,提高组织的透明化运作,方便公民社会的参与和监督,从而扩大了筹款渠道与事业规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红十字会竟然轻易地陷入不透明、利益输送等等社会指控之中,一切竟然起源于一名炫富女的低俗言行,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
为了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荣誉,红十字会必须彻底革新。救死扶伤、人道主义都是伟大的价值观念,红十字会应当使自己的组织形象与这些普世价值相关联,而不能与美女豪车相关联。如果你认为,别人造谣的成本很低,那为什么不可以让说真话的成本也很低甚至更低?网络世界平等地提供创新工具,关键在于红十字会自己是否愿意和广大网民一起,在组织透明、公益透明的方向上共同创新。
.;社评:红十字会闭门“通气”,令人费解
长尾关键字.;新京报:红十字会怎应对“郭美美门”
.;社论:红十字会需以更诚恳姿态挽回局面
.;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
.;赵芗:红十字会高额餐费缘何难以服众